搜索
首页 《灞岸》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意思:灞水桥边靠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灞岸》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是作者对山东地区频繁征行的批评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巡游的不满。 首句“山东今岁点行频”直接点明主题,作者对山东地区频繁征行的愤怒和不满。点行,指按户籍点兵,这里指强制征行,这是对人民的一种残酷剥削。诗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不公不义的强烈谴责。 “几处冤魂哭虏尘”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征行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几处冤魂,暗示了有多少人因为征行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哭虏尘,则表达了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愤怒。 “灞水桥边倚华表”和“平时二月有东巡”两句,作者通过描述皇帝巡游的场景,表达了对这种不必要浪费和奢华的不满。灞水桥边,暗示了皇帝巡游的地点,而倚华表则暗示了这种巡游的无意义和浪费。平时二月有东巡,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巡游可能引发的不满和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东地区的征行、人民的痛苦、皇帝的巡游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不公不义、浪费奢华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洞察力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东巡

    古代谓天子巡视东方。语本《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史记·封禅书》:“ 二世 元年,东巡 碣石 ,并海南,歷 泰山 ,至 会稽 ,皆礼祠之。” 唐 白居易 《送东都留守令狐尚书赴任》诗:“翠华黄屋未东巡,碧 洛 青 嵩 付大臣。”

    读音:dōng xún

  • 华表

    读音:huá biǎo

    繁体字:華錶

    英语:ornamental column/cloud pillar/stele

    意思:(华表,华表)

     1.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