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洞仙歌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

意思: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树竹林萧萧夜开始安静。

出自作者[金]蔡松年的《洞仙歌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诗,通过对竹篱茅舍、雪坡孤月、冰谷悲鸣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间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首句“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间农家景象,竹篱笆围护的简陋房屋,正是山间人家寻常的景象。这种景象本身就带有一种朴素、自然的美感,让人感到亲切、舒适。 “唤起兵前倦游兴”,诗人通过“唤起”一词,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这里的“兵前”可能指的是战争时期,诗人可能曾经在战场上奔波劳累,因此对山间生活产生了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这两句诗描绘了山间生活的细节,地床和蒲团都是山间常见的家具,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坐姿和蒲团的坐感,表达了对山间生活的喜爱。同时,“春入蒲团”也表达了春天给山间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诗人通过“天怜我”表达了上天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山间生活的疏慵野性的喜爱。这里的“教养”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诗人的熏陶和影响。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诗人通过描绘雪坡、孤月、松竹等自然景色,进一步表达了对山间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里的“夜初静”也表达了山间夜晚的宁静和安详。 最后,“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诗人通过描述梦醒后的感受,表达了对山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这里的“误喜”也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误解和对世俗生活的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山间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自由、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束缚的反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
唤起兵前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
作者介绍
蔡松年(1107~1159)字伯坚,号萧闲老人。冀州真定(今河北正定)人,金代文学家,政治家。

北宋宣和末年,从父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完颜宗弼攻宋与岳飞等交战时,担任兼总军中六部事,累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卒,追封吴国公,予谥文简。

蔡松年虽一生官运亨通,其作品在出处问题上却流露了颇为矛盾的思想感情,内心深处潜伏着的民族意识使他感到“身宠神已辱”,作品风格隽爽清丽,词作尤负盛名,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有文集《明秀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冰谷

    读音:bīng gǔ

    繁体字:冰穀

    意思:
     1.冰冻的山谷。
      ▶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于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瑕丘仲採药得此瓜,食之千岁不渴。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

  • 松竹

    读音:sōng zhú

    繁体字:鬆竹

    意思: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南史•张沖传》:“房长渝谓孜曰:‘前

  • 孤月

    读音:gū yuè

    繁体字:孤月

    意思:指月亮。因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
      ▶唐·王昌龄《送人归江夏》诗:“晓夕双帆归鄂渚,愁将孤月梦中寻。”
      ▶宋·苏轼《送小本禅师赴法云》诗:“孤月挂空碧,是身如浮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