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
意思:而且作求田计,元龙难道我能。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郊墅杂赋(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此乡堪避地,乱后户翻增》是一首描绘了作者在某个战乱之后,重新回到故乡时所看到的景象的诗。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变迁,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对故乡人民淳朴民风的赞赏。
首联“此乡堪避地,乱后户翻增”,作者以一个避难者的口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里的“此乡”指的是作者的故乡,“堪避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信任和依赖,认为这里可以成为他躲避战乱的地方。而“乱后户翻增”则描绘了战乱之后故乡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也增加了。
颔联“俗美嫌欺客,年丰爱施僧”,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民风民俗。这里的“俗美”指的是故乡人民淳朴、善良的民风,他们不嫌弃外来的人,甚至对外来的人有一种亲切感,这体现了故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包容。而“年丰爱施僧”则描绘了故乡人民对僧人的喜爱和帮助,体现了他们善良、慷慨的性格。
颈联“带星耕处轭,照雪纺时灯”,通过描绘人们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了故乡人民勤劳、勇敢的精神面貌。他们冒着星星在田地里耕作,冒着风雪在纺线,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尾联“且作求田计,元龙岂我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愿望。这里的“元龙岂我能”指的是陈登,一个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曾经求田问舍,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以此为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在故乡安居乐业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后故乡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对故乡人民淳朴民风的赞赏。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想要在故乡安居乐业的愿望,这种情感真挚而感人。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乡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