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红葵》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

意思:妖娆辨不清桑间女,遮蔽芾深迷苎麻下翁。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红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芍药》,作者通过描绘牡丹、芍药等花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恐是牡丹重换紫”,牡丹花色艳丽,紫色的花朵犹如贵气的象征,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作者用“恐是牡丹”来形容芍药的紫色花瓣,暗示芍药虽然不像牡丹那样艳丽夺目,但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第二句“又疑芍药再飞红”,芍药的花瓣在初春时节开始变红,作者用“再飞红”来形容芍药的花瓣,表达了芍药在初春时节绽放的美丽。 第三句“妖娆不辨桑间女”,作者用“妖娆”来形容芍药的花朵,表达了芍药花色艳丽、姿态优美的特点。而“不辨桑间女”则表达了芍药与民间传说中妖娆女子的相似之处,暗示了芍药花的美妙之处。 最后一句“蔽芾深迷苧下翁”,作者用“蔽芾”来形容芍药树下的草木茂盛,表达了芍药树下的环境优美;而“苧下翁”则暗示了芍药树下的草木与苎麻的生长有关。整句表达了芍药树下的环境对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芍药等花卉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描绘芍药树下的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恐是牡丹重换紫,又疑芍药再飞红。
妖娆不辨桑间女,蔽芾深迷苧下翁。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蔽芾

    读音:bì fèi

    繁体字:蔽芾

    英语:tiny

    意思:
     1.茂盛貌。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朱熹集传:“蔽芾,盛貌。”一说,小貌。

  • 桑间

    引用解释

    1.指 桑间 之咏。泛指淫靡之音。 秦 李斯 《谏逐客书》:“ 郑 卫 桑间 、《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 桑间 ,钧龙章於卉服。”参见“ 桑间濮上 ”。

    2.指男女幽会之地。 明 徐元 《八义记·阴陵相会》:“那日桑间相会,谁知此地重逢。”

  • 妖娆

    读音:yāo ráo

    繁体字:妖嬈

    英语:enchanting

    意思:(妖娆,妖娆)
    亦作“妖饶”。
     
     1.妩媚多姿。
      ▶唐·何希尧《海棠》诗:“着雨胭脂点点消,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