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曹宪金华山韵上李雁湖》 有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

有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

意思:只有怀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

出自作者[宋]吴泳的《和曹宪金华山韵上李雁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韵味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浮名骄气的淡泊与对东方智者的怀念。 首句“浮名镜边尘,骄气炉上雪。”用尘镜、雪炉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浮名和骄气的虚幻和短暂。浮名如同镜子边的尘埃,随时可能消散,而骄气则如炉上的雪花,虽然炽热,但转瞬即逝。 接着,“胡为认而有,引满犹不发。”作者发出疑问,为何人们要认同并追求这些浮名和骄气,即使弓已拉满,却仍然不发射。这里的“引满犹不发”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追求浮名骄气的过程中,内心的矛盾和焦虑。 然后,“有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作者怀念起东方的智者,他们的眼界高远,如同明月高照。这里的“东方人”象征着智者和高人,他们的眼界和智慧是作者所敬仰的。 最后,“纾徐如行云,去就不尔屑。”作者以行云为喻,形容智者的从容态度,对于得失去留,他们并不屑一顾。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智者潇洒脱俗、不为浮名所动的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浮名骄气的淡泊和对东方智者的怀念,表达了人生应有的态度:不应被浮名所困,而应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名镜边尘,骄气炉上雪。
胡为认而有,引满犹不发。
有怀东方人,书眼高照月。
纾徐如行云,去就不尔屑。

关键词解释

  • 东方人

    引用解释

    东方国家的人。亦专指 亚洲 人。 郭沫若 《<虎符>写作缘起》:“有一次 周恩来 先生在我家里谈了这件事,他说,我们东方人是赞美母亲的,何不从历史中选一位贤母来写成剧本?”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小皮箧》:“ 尼娜夫人 很矮小……头发是淡黄的,眼色是淡蓝的,鼻子是小小的,具有东方人的风味。”

    读音:

  • 高照

    读音:gāo zhào

    繁体字:高照

    意思:
     1.指烛臺。
      ▶《廿载繁华梦》第二回:“那妆奁到时,周有成打开闺仪录一看,不过是香案高照、檯椅半副、马胡两张。”
     
     2.指灯笼。
      ▶清

  • 东方

    读音:dōng fāng

    繁体字:東方

    英语:the East

    意思:(东方,东方)

     1.方位名。太阳升起的方向。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 有怀

    读音:yǒu huái

    繁体字:有懷

    意思:(有怀,有怀)
    犹有感。
      ▶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观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怀,乃作颂焉。”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有怀谁能已,聊用申苦难。”

  • 眼高

    读音:yǎn gāo

    繁体字:眼高

    英语:eye height

    意思:眼光高。比喻藐视,看不起或要求高。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摺:“今日做了官,就眼高了。”
      ▶明·郎瑛《七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