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微之燕西湖》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意思:白发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微之燕西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以一种深深的感慨,描绘了春天的流逝,花的凋零,以及生命的无常。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深深感叹,对生命短暂的无奈接受。 首句“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直接描绘了时间流逝和花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三月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刻,然而韶华已过大半,好花也即将凋零。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生命的理解。暮年光景就像残梦一样,象征着人生的晚年就像一场已经结束的梦一样短暂而无常。浮世尘劳,象征着人世间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情绪和追求,而“付浩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尘劳的否定和放弃,他选择用歌声来面对这个世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这两句诗描绘了游子和啼禽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前者象征着对生命无常的接受和面对,后者则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复杂情感,既有接受又有热爱。 最后,“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深惋惜和无奈。诗人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却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去追求生命的美好,只能做一个旁观者,看着生命在眼前流逝,却无法参与其中。这种深深的惋惜和无奈,也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深理解和对生命美好的深深惋惜。它是一首对生命进行深刻思考和反思的诗,也是一首对人生进行深刻描绘和表达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月韶华大半过,好花零谢已无多。
暮年光景如残梦,浮世尘劳付浩歌。
游子有时眠岸草,啼禽终日在庭柯。
白头不作垂钩客,辜负春湖十里波。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白头

    读音:bái tóu

    繁体字:白頭

    短语:老朽 老 行将就木 苍老 早衰 朽迈 年老 大年 老弱病残 衰老 老态龙钟 上年纪 老迈

    英语:hoary head

  • 辜负

    读音:gū fù

    繁体字:辜負

    英语:let down

    意思:(辜负,辜负)

     1.亏负,对不住。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裴松之注引晋

  • 不作

    读音:bù zuò

    繁体字:不作

    意思:I

     1.不兴起;不兴盛。
       ▶《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疏:“不作,谓不动作也。”
       ▶《孟子•滕文公下》:“圣

  • 垂钩

    读音:chuí gōu

    繁体字:垂鈎

    意思:(垂钩,垂钩)

     1.犹垂钓。
      ▶唐·李沛《四水合流》诗:“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清·顾炎武《江上》诗之二:“江风吹回波,垂钩鱼不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