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初冬偶作寄南阳润卿》 唯待支硎最寒夜,共君披氅访林公。

唯待支硎最寒夜,共君披氅访林公。

意思:只有等待支硎最寒冷的夜晚,共你披氅访问林公。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初冬偶作寄南阳润卿》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寓居无事入清冬》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表达诗人生活情趣的诗。下面,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联“寓居无事入清冬,虽设樽罍酒半空。”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冬日的景象,生活平静,无事的氛围。诗人邀请朋友来共享这冬日的酒宴,酒宴已经进行到一半,表现出诗人生活的闲适和愉悦。 颔联“白菊为霜翻带紫,苍苔因雨却成红。”描绘了冬日景象,菊花在霜冻的影响下,颜色从白色变成了紫色,青苔在雨水的滋润下,颜色也变成了红色。这些细节描绘出冬日的独特景象,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 颈联“迎潮预遣收鱼笱,防雪先教盖鹤笼。”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趣。诗人提前准备好鱼篓以迎接潮水带来的鱼儿,同时为了防止雪覆盖住所也早早地用东西盖住了白鹤笼。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心和周到,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尾联“唯待支硎最寒夜,共君披氅访林公。”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邀请友人在最寒冷的支硎夜色中一同披氅拜访林公,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象和表达诗人生活情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珍爱生命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寓居无事入清冬,虽设樽罍酒半空。
白菊为霜翻带紫,苍苔因雨却成红。
迎潮预遣收鱼笱,防雪先教盖鹤笼。
唯待支硎最寒夜,共君披氅访林公。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林公

    读音:lín gōng

    繁体字:林公

    意思:对晋僧支遁(字道林)的尊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唐·耿湋《题藏公院》诗:“古院林公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见少,禅地自

  • 寒夜

    读音:hán yè

    繁体字:寒夜

    意思:寒冷的夜晚。
      ▶《艺文类聚》卷四二引南朝·宋·孝武帝《夜听妓诗》:“寒夜起声管,促席引灵寄。”
      ▶南朝·梁武帝《织妇》诗:“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
      ▶唐·

  • 支硎

    读音:zhī xíng

    繁体字:支硎

    意思: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又名报恩山、南峰山。硎,平整的石头。山有平石,故名。
      ▶晋高僧支遁隐居于此,因以支硎为号,山亦因支遁得名。
      ▶明·文徵明《二月廿六日游天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