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英州苏秘丞》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意思:远方的百姓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睛明亮。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送英州苏秘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升平的乡野图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首联“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展示了诗人视野中的远方民众载歌载舞,欢庆升平的景象,同时碧绿的楼阁和朱红的楼房明亮耀眼,给人一种繁荣祥和的感觉。 颔联“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进一步描绘了乡土菜肴的丰富,雨后采摘的白蘑菇增添了餐桌上的美味,而客人面前的酒杯里盛满了秋天的红花,给人一种秋意盎然的感觉。 颈联“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描绘了泷水鸣响,通往远方的海洋,路入南山,但并不隔绝城市,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尾联“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则是诗人对于材艺双全的君主的赞美,希望他在有余暇的时候,能够出游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乡土生活、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于君主材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繁荣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远民歌舞戴升平,碧阁朱楼照眼明。
乡馔雨余收白蕈,客樽秋后对红英。
泷鸣浈水遥通海,路入南山不隔城。
材术如君有余暇,出游应数拥双旌。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远民

    读音:yuǎn mín

    繁体字:遠民

    意思:(远民,远民)
    指外地或境外之人。
      ▶宋·谢伯初《走笔寄夷陵欧阳永叔》诗:“绝境化成儒雅俗,远民争识校雠郎。”
      ▶清·魏源《道光二十六年揭贴》:“﹝房屋﹞听各

  • 朱楼

    读音:zhū lóu

    繁体字:朱樓

    意思:(朱楼,朱楼)
    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后汉书•冯衍传下》:“伏朱楼而四望兮,採三秀之华英。”
      ▶唐·白居易《骊宫高》诗:“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

  • 升平

    读音:shēng píng

    繁体字:升平

    短语:莺歌燕舞 太平 歌舞升平 清明

    英语:peaceful

    意思:(参见昇平)
    太平。
      ▶《汉书•梅福传》:

  • 歌舞

    读音:gē wǔ

    繁体字:歌舞

    短语:载歌载舞

    英语:song and dance

    意思:
     1.歌唱和舞蹈。
      ▶《诗•小雅•车舝》:“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 平碧

    读音:píng bì

    繁体字:平碧

    意思:一片平展的绿色。
      ▶唐·李贺《艾如张》诗:“齐人织网如素空,张在野春平碧中。”
      ▶唐·温庭筠《太液池歌》:“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

  • 眼明

    引用解释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