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湖》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意思:谁将东湖光,收作大圆镜。

出自作者[宋]郑清之的《东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千峰就妆束,万旬互窥瞰。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我来一登临,扁舟隐可缆。》,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赏析这首诗: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东湖的美景。东湖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宁静的环境而闻名。 其次,诗中的“敛作大圆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东湖的湖面宽阔、平静如镜的景象,仿佛是一面巨大的圆形镜子,反射出周围的山峰和天空的美景。 接着,“千峰就妆束,万旬互窥瞰”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湖边的山峰比作精心妆扮的女子,她们相互窥视、争奇斗艳。这一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秀美和山间植被的繁茂,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景色。红色的晚霞逐渐消散,天空变得更加明亮;绿色的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晰、纯净。这一句将色彩的对比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最后,“我来一登临,扁舟隐可缆”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东湖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诗人登临湖畔,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扁舟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东湖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向往自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千峰就妆束,万旬互窥瞰。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
我来一登临,扁舟隐可缆。

关键词解释

  • 东湖

    读音:dōng hú

    繁体字:東湖

    意思:(东湖,东湖)
    湖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郊,为杨汊湖、汤林湖、郭郑湖、喻家湖、牛巢湖等的总称。全部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万顷,山容水态,为着名风景区。其四周

  • 作大

    读音:zuò dà

    繁体字:作大

    意思:摆架子。
      ▶《说岳全传》第十一回:“你既来考试,为何参见不跪?如此作大么?”

    解释:1.摆架子。

    造句:<

  • 圆鉴

    读音:yuán jiàn

    繁体字:圓鑒

    意思:(圆鉴,圆鉴)
    周密地审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情源,制胜文苑哉!”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