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麻姑山》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意思:曾游仙迹见丰碑,除了麻姑又有谁。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麻姑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意境的诗,通过描绘仙迹、丰碑、云盖、青山、丹洞、鹤归、上界、月冷等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首句“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描绘了诗人游览仙迹时看到丰碑上刻着麻姑的故事,引发了对这位神仙的想象和敬仰之情。麻姑是传说中的一位女仙,被视为长寿和美丽的象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描绘了云盖青山的美丽景象和丹洞鹤归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间事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放下世俗事务、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诗人认为,只有抛开世事,才能真正地享受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而灵芝则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被视为长寿和美丽的象征,诗人也拟打算在稻田里种植灵芝。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仙迹、丰碑、云盖、青山、丹洞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放下世俗事务、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
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
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
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麻姑

    读音:má gū

    繁体字:麻姑

    意思:
     1.神话中仙女名。传说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瓜。
      ▶蔡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 游仙

    读音:yóu xiān

    繁体字:游仙

    英语:fairy

    意思:(参见游仙)

     1.漫游仙界。
      ▶明·叶宪祖《鸾鎞记•品诗》:“混俗同鱼服,游仙学紫绡。”
      ▶清·周

  • 丰碑

    读音:fēng bēi

    繁体字:豐碑

    短语:典型 表率 榜样 标兵 模范 师表

    英语:monument

    意思:(丰碑,丰碑)

     1.古代殡葬天子或诸侯

  • 仙迹

    读音:xiān jì

    繁体字:仙跡

    解释:1.仙人的遗迹或行踪。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