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绣观音》 誓度诸有情,能以音声寻。

誓度诸有情,能以音声寻。

意思:誓度诸有情,能以音声寻。

出自作者[宋]章甫的《绣观音》

全文赏析

这首诗《蜀人多巧思,组绣用功深》是一首赞美蜀地妇女的诗篇,赞扬了她们精湛的刺绣技艺和慈悲的菩萨心肠。 首先,诗中描绘了蜀地妇女心灵手巧,用功深,能够用三尺生绡创作出栩栩如生的观世音菩萨像。观世音菩萨慈悲欢喜,容颜如旃檀林,莲花伴随脚步,缨络如缦衣襟,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 其次,诗中还描绘了观世音菩萨布施慈云阴的场景,表达了她们的善幻力量和慈悲心肠使人生出恭敬之心。诗中还赞扬了她们的大自在和本以一寸针度众生的精神,与佛法中的众生与诸佛同此心的理念相契合。 最后,诗篇以愿学闻思修,苦海脱浮沉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众生的关怀和对解脱苦海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蜀地妇女的精湛技艺和慈悲心肠,表达了诗人对众生的关怀和对解脱苦海的渴望。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佛教中的众生与诸佛同此心的理念,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蜀人多巧思,组绣用功深。
生绡三尺余,成此观世音。
慈悲欢喜容,如出旃檀林。
莲花随步武,缨络缦衣襟。
手中杨柳枝,时布慈云阴。
誓度诸有情,能以音声寻。
由茲善幻力,使我生恭钦。
仰瞻大自在,本以一寸针。
众生与诸佛,其实同此心。
愿学闻思修,苦海脱浮沉。

关键词解释

  • 音声

    引用解释

    1.乐音;音乐。《周礼·地官·鼓人》:“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唐 韩愈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2.泛指声音。《列子·杨朱》:“夫耳之

  • 有情

    读音:yǒu qíng

    繁体字:有情

    英语:sattva

    意思:
     1.有情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

  • 诸有

    读音:zhū yǒu

    繁体字:諸有

    意思:(诸有,诸有)
    所有,一切。
      ▶《百喻经•出家凡夫贪利养喻》:“昔有国王,设于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

    解释:1.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