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湘弦怨》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意思:我希望分众巢,猫头鹰弯相远居。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湘弦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公正、真实、清白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首联“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表达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批判。这里,“昧者”暗指那些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他们就像那些只注重表面而不了解真相的园丁,他们对待花草的方式是相同的,无论芳草还是杂草,都使用同一种锄头。诗人借此批判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只看表面现象,对优秀者打击压制,对平庸者姑息纵容的行为。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则表达了自然界的哲理。无论树木是笔直还是弯曲,都会在同一场秋风中枯萎。这暗示了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的命运,无论人的主观努力如何,都无法改变这个自然规律。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被小人陷害的悲愤。 接下来的几联,“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诗人借屈原和靳尚的故事,表达了对奸佞小人当道,正直之士受排挤的愤慨。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公平的向往,希望社会能够公正公平,不同的人能够各安其所,不相干扰。 然而,“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诗人也认识到这种理想的难以实现,自己的志向和情感无人理解,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公平、真实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使人深感诗人的坚定和执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昧者理芳草,蒿兰同一锄。
狂飙怒秋林,曲直同一枯。
嘉木忌深蠹,哲人悲巧诬。
灵均入回流,靳尚为良谟。
我愿分众泉,清浊各异渠。
我愿分众巢,枭鸾相远居。
此志谅难保,此情竟何如。
湘弦少知音,孤响空踟蹰。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相远

    读音:xiāng yuǎn

    繁体字:相遠

    意思:(相远,相远)
    相异;差距大。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宋·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汉之与秦,唐之与隋,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