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洞仙歌·江陵种橘》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意思:江陵种橘子,还与封侯贵。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洞仙歌·江陵种橘》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陵橘子之美的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橘子的美味、产地、历史和文化内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直接点明了橘子的价值,使得读者对后面的描述充满了期待。诗人接着描绘了橘子生长的环境,“何况江涛转千里。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江陵地处长江之畔,这里的橘子在江涛的滋养下,香气四溢,口感鲜美,堪与洞中的乳汁相媲美。它们被送入春天的宴席中,成为人们品尝的佳品,而它们的名声也因此传遍天下。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自己的感受。他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但仍对这种橘子心生敬畏,可见其美味程度之高。接下来的“十颗金苞谩分遗”则表达了诗人对橘子的珍视,他甚至愿意花时间去寻找最好的橘子,就像分发珍贵的礼物一样。 诗人通过回忆和想象,进一步描绘了橘子的美好。“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这里的“馀甘”是指橘子的另一特点——余味甘甜。这不仅增加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也使得读者对橘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是对前面所有描述的总结,也是对诗人情感的升华。诗人对橘子的热爱和珍视,使他觉得与其去种植其他水果,还不如好好地享受橘子的美味。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橘子的独特喜好,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江陵橘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对橘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何况江涛转千里。
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
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江陵

    读音:jiāng líng

    词语解释

    ⒈  在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属荆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为中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人口36.8万(1995年)。名胜古迹有纪南城(为春秋战国时都城)、古荆州城(三国时蜀将关羽曾镇守于此)、八宝山、开元观、元妙观等。

  • 封侯

    读音:fēng hóu

    繁体字:封侯

    意思:
     1.封拜侯爵。
      ▶《战国策•赵策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
      ▶《史记•卫将军列传》:“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
      ▶《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