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常佩了堂一则语,睢阳举似刘潞州。

常佩了堂一则语,睢阳举似刘潞州。

意思:经常佩带了堂一则对,睢阳做似乎刘潞州。

出自作者[宋]张元干的《上平江陈侍郎十绝》

全文创作背景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这组诗的作者张元干是南宋时期的爱国词人,他经历了靖康之难,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这组诗是他在向上官陈述政见和表达心声时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朝廷无能的愤懑。因此,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朝廷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无能和国家遭受的巨大灾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佩了堂一则语,睢阳举似刘潞州。
大朝不复见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关键词解释

  • 一则

    引用解释

    1.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