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伟归黄山》 未必圣明代,终令隐姓名。

未必圣明代,终令隐姓名。

意思:未必圣明时代,最终令隐姓埋名。

出自作者[宋]徐照的《送李伟归黄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心和无白发,长带一琴行》是一首描绘诗人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生活的诗篇。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 首句“心和无白发,长带一琴行”直接描绘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没有因世俗纷扰而产生白发和忧虑。而“长带一琴行”则暗示了诗人常常带着一把琴,弹奏出美妙的音乐,以表达他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 “几路到君屋,数峰当郡城。”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通过“几路”和“数峰”的描述,展现出山路的曲折和山峰的秀美,营造出一种自然清新的氛围。而“到君屋”则暗示了诗人所居住的地方是一个幽静的地方,而“当郡城”则表达了诗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不远,既享受了自然的宁静,又未远离人群。 “妻儿贫自乐,丹药岁烧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家庭生活,表达了诗人与妻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扶持的情感。同时,“丹药岁烧成”也暗示了诗人对炼丹术的爱好和实践,表达了他对长生不老、健康长寿的追求。 最后,“未必圣明代,终令隐姓名。”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自豪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认为自己并非圣明的朝代所迫而隐姓埋名,而是出于对自然和音乐的热爱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而选择隐居。这种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家庭情感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和无白发,长带一琴行。
几路到君屋,数峰当郡城。
妻儿贫自乐,丹药岁烧成。
未必圣明代,终令隐姓名。

关键词解释

  • 明代

    读音:míng dài

    繁体字:明代

    意思:政治清明的时代。
      ▶唐·马戴《怀故山寄贾岛》诗:“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前蜀·韦庄《寄湖州舍弟》诗:“何况别来词转丽,不愁明代少知音。”

  • 未必

    读音:wèi bì

    繁体字:未必

    短语:不见得

    英语:may not

    意思:不一定。
      ▶《文子•符言》:“君子能为善,不能必得其福;不忍于为非,而未必免于祸。”

  • 姓名

    读音:xìng míng

    繁体字:姓名

    英语:name and surname

    意思:姓和名字。
      ▶《孙子•用间》:“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今吾间必索知之。”
     

  • 圣明

    读音:shèng míng

    繁体字:聖明

    英语:august wisdom

    意思:(圣明,圣明)

     1.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
      ▶《汉书•晁错传》:“利

  • 代终

    读音:dài zhōng

    繁体字:代終

    意思:(代终,代终)

     1.谓取代旧皇朝。
      ▶《后汉书•孔融传论》:“若夫文举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故使移鼎之迹,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