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遇冲和先生》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意思: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遇冲和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是一首描绘一位名叫冲和生的神秘人物的诗歌。这首诗的主题是神秘、奇异和超自然,充满了对冲和生的敬畏和好奇。 首先,诗中描述了冲和生拥有多种方术,能够通神灵,甚至得到皇帝的亲自询问。他曾是霄汉之外的游子,如今却能亲睹其仪形,这无疑是一种超自然的转变。他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形象独特而神秘。他终日饮醇酒,不醉不醒,这似乎暗示了他的神秘力量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诗中还提到了他常常诵读西升经,这可能暗示他对道家或神秘主义的信仰。他抚背念离别,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最后,他被描述为一颗曾经是客星的星星,这可能意味着他曾经在天空中闪耀,但现在却落入了人间,成为了一位神秘的人物。 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奇幻的元素,通过描绘冲和生的形象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超自然和神秘主义的敬畏和好奇。这首诗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通过描绘一位神秘人物的形象,引发了读者对超自然和神秘主义的思考和探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
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
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
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
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白鹤

    读音:bái hè

    繁体字:白鶴

    短语:丹顶鹤

    英语:white crane

    详细释义:动物名。鸟纲鹤形目。涉禽类中最大者,喙长,便于啄食小鱼;脚长,便于涉水。

  • 鹖鸟

    引用解释

    即鹖旦。《太平御览》卷二六引《礼记·月令》:“大雪之日,鶡鸟不鸣。”《金史·历志上》:“鶡鸟不鸣。”参见“ 鶡旦 ”。

    读音:hé niǎo

  • 鹤翎

    引用解释

    1.鹤的羽毛。 唐 元稹 《冬白紵》诗:“ 西施 自舞王自管,雪紵翻翻鹤翎散。” 唐 刘得仁 《宿宣义池亭》诗:“岛屿无人跡,菰蒲有鹤翎。”

    2.喻指白色的花瓣。 唐 王建 《于主簿厅看花》诗:“小叶稠枝粉压摧,煖风吹动鹤翎开。” 宋 欧阳修 《谢观文王尚书西京牡丹》诗:“姚黄魏红腰带鞓,泼墨齐头藏緑叶。鹤翎添色又其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