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姨子弟往南郊》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

意思:那堪恰好面,就已悲分首。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送姨子弟往南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久别重逢的友人的深深情感。 首段,“一展慰久阔,寸心仍未伸。”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但作者的心中仍有未尽的情感。“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这两句通过对比两人少年时的分别和现在的重逢,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成长的欣慰。 第二段,“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描绘了两人刚刚会面时的喜悦和分别时的悲伤,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感。 第三段,“客路向楚云,河桥对衰柳。”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通过描绘楚云和河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留恋。 第四段,“送君匹马别河桥,汝南山郭寒萧条。”描绘了友人离去的场景,通过描绘山郭的寒冷和萧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 最后一段,“今我单车复西上,郎去灞陵转惆怅。”通过描述自己单车上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这两句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和友人虽然身处两地,但心却在一起,共同感受着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时间的流逝、人生的变化、景色的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思念的不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生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展慰久阔,寸心仍未伸。
别时两童稚,及此俱成人。
那堪适会面,遽已悲分首。
客路向楚云,河桥对衰柳。
送君匹马别河桥,汝南山郭寒萧条。
今我单车复西上,郎去灞陵转惆怅。
何处共伤离别心,明月亭亭两乡望。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那堪

    读音:nà kān

    繁体字:那堪

    意思:
     1.怎堪;怎能禁受。
      ▶唐·李端《溪行遇雨寄柳中庸》诗:“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宋·张先《青门引•春思》词:“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明·韩洽

  • 会面

    读音:huì miàn

    繁体字:會麵

    短语:晤 会客 会 照面

    英语:meet with

    意思:(会面,会面)
    会见,见面。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适会

    读音:shì huì

    繁体字:適會

    意思:(适会,适会)

     1.适应,融洽。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随变适会,莫有定准。”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情景适会,与造物同其妙

  • 分首

    读音:fēn shǒu

    繁体字:分首

    意思:离别。
      ▶南朝·梁·沈约《襄阳白铜鞮》诗:“分首桃林岸,送别岘山头。”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