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寺中偶题》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意思: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次来都能脱尘劳。

出自作者[唐]徐夤的《寺中偶题》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听话金仙眉相毫》是一首描绘听佛法、领悟禅理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禅理的深深敬仰和向往。 首联“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诗人描绘了听佛法的过程,金仙(佛家对佛的尊称)的眉宇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佛法如毫光般照人,使人每来此地都能得到解脱尘世的烦恼。这一联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佛法的深奥和魅力。 颔联“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佛门的生活场景,鹤在云端飞翔,僧人倚靠松门,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到尊贵和崇高。这一联以景生情,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颈联“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诗人表达了领悟禅理后的心境,名利如同内心的火焰般熄灭,经历了风霜的洗礼,鬓边的白发也显得更有韵味。这一联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禅理对人心境的深远影响。 尾联“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亮还未升起,太阳依旧高悬,诗人更上一层楼眺望海涛。这一联以景结情,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佛法、禅理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敬仰和向往。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禅意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听话金仙眉相毫,每来皆得解尘劳。
鹤栖云路看方贵,僧倚松门见始高。
名利罢烧心内火,雪霜偏垢鬓边毛。
银蟾未出金乌在,更上层楼眺海涛。

关键词解释

  • 听话

    读音:tīng huà

    繁体字:聽話

    英语:(v) obey an elder

    意思:(听话,听话)

     1.听别人讲话。
      ▶唐·贾岛《喜无可上人游山回》诗:“听话龙潭雪,休传

  • 金仙

    读音:jīn xiān

    繁体字:金仙

    意思:指佛。
      ▶唐·李白《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王琦注:“金仙,谓佛。”
      ▶明·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摺:“忽被闲情恼,徘徊

  • 得解

    读音:de jiě

    繁体字:得解

    意思:I

     1.获释。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
      
     2

  • 尘劳

    引用解释

    1.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无量寿经》卷上:“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何因动飞轡,暂使尘劳轻。” 明 李贽 《复陶石篑书》:“此观世音菩萨与我此地,赏我此等人,故我得断此尘劳,为今日安乐自在汉耳。”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有境相应行心,有非境不相应行心;若广分别言,则有八万四千尘劳,皆起一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