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行杂诗(二首)》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意思:回看黑色口天,已经照石华潭。

出自作者[明]李梦阳的《江行杂诗(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和行船感受的诗,通过对送别和行船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感受。 首句“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表达了诗人乘船行船时所见的送别场景。山峰迎接着每一艘经过的船只,它们相似而连绵不断,仿佛在为客人送别。然而,船在移动,诗人眼中的山也在移动,因此他感到困惑,不知道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这种描绘既体现了山川的壮丽,也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感受。 第二句“舟移迷北南”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移动感和不确定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感受。同时,“北南”这个字眼也暗示了诗人可能是在南方行船,而这种未知的旅程也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复杂性。 接下来的两句“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描绘了诗人回望起点的景象,太阳已经照在了石华潭上。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旅程的结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视角从移动的船只转向了静止的岸边,这种视角的变化也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复杂性。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行船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感受。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迎送山相似,舟移迷北南。
回看皂口日,已照石华潭。
作者介绍
李梦阳(1473年1月5日—1530年1月28日),字献吉,号空同,汉族,祖籍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后又还归故里,故《登科录》直书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善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关键词解释

  • 石华

    读音:shí huá

    繁体字:石華

    意思:(石华,石华)
    介类。附生于海中石上。肉如蛎房,可食;壳如牡蛎而大,可装饰户牖。
      ▶晋·郭璞《江赋》:“王珧海月,土肉石华。”
      ▶《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 照石

    读音:zhào shí

    繁体字:照石

    意思:传说中的一种能映现人、物的神奇之石。
      ▶晋·王嘉《拾遗记•方丈山》:“方丈山有照石,去石十里,视人物之影如镜焉。”

    解释:1.传说中的一种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