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随赐烛。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随赐烛。

意思:冰融太液都不知道,寒食节新苞随赐蜡烛。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鲁直谢李右丞送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都城生活的艰难,对于贫穷和饥饿的感受,以及对于茶叶的热爱和赞美。诗人以茶叶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廉自守、不屈不挠品性的崇尚。 首联“都城米贵斗论璧,长饥茗碗无从识”,描绘了都城生活的艰难,米价昂贵,人们常常饥饿难耐,连茶叶都无法品尝。这里诗人通过对于贫穷和饥饿的感受,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无奈和苦涩。 颔联“道和何暇索槟榔,惭媿云龙羞肉食”,诗人通过对于自己的处境和感受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生活的艰难和苦涩。他没有闲暇去索求槟榔,感到羞愧和尴尬,只能以茶叶为食。 颈联“壑源万亩不作栏,上春伐鼓惊山颜”,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茶叶产地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接着,诗人通过对于茶叶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于茶叶的热爱和赞美。他将茶叶比作珍馐美味,清香幽雅,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尾联“大胜胶西苏太守,茶汤不美夸薄酒”,诗人通过对比,认为茶叶的美味远胜于酒,表达了对于清廉自守、不屈不挠品性的崇尚。 整首诗意境深远,通过对于茶叶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都城米贵斗论璧,长饥茗碗无从识。
道和何暇索槟榔,惭媿云龙羞肉食。
壑源万亩不作栏,上春伐鼓惊山颜。
题封进御官有局,夜行初不更驿宿。
冰融太液俱未知,寒食新苞随赐烛。
建安一水去两水,易较岂如泾与渭。
右丞分送天上余,我试比方良有似。
月团清润珍豢羊,葵花琐细胃与肠。
可怜赋罢群玉晚,宁忆睡余双井香。
大胜胶西苏太守,茶汤不美夸薄酒。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太液

    读音:tài yè

    繁体字:太液

    意思:
     1.古池名。
      ▶汉·太液池,在陕西省·长安县西。
      ▶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渐台,高二十余丈;又起三山,以像瀛洲、蓬莱、方丈三神

  • 食新

    读音:shí xīn

    繁体字:食新

    意思:吃新收穫的粮食等农产品。
      ▶《礼记•少仪》:“未尝,不食新。”
      ▶郑玄注:“尝,谓荐新物于寝庙。”
      ▶孔颖达疏:“未尝,则人子不忍前食新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