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日本僧智藏》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意思:在杯里过大海,遍礼名山适性灵。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赠日本僧智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杯万里过沧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修行的追求。 首联“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描绘了诗人的行旅生涯,他驾着酒力,横越万里,去往那浩渺的海洋,去遍访名山大川,以适性情之灵。这里寓含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颔联“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描绘了诗人深夜降龙、新秋放鹤的场景,表现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颈联“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真理的追求,他无牵无挂,一心追求真理,不读经书,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尾联“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诗人以询问的方式结尾,表达了对中华学道者的关注和期待,希望他们中能有几人能像自己一样,勇猛精进,得道成仙。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的豪迈气概、智慧和勇气令人敬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中华学道者的关注和期待,希望他们能得道成仙,这也是一种对修行的追求和信仰的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
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
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
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浮杯

    读音:fú bēi

    繁体字:浮杯

    意思: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会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飘浮,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叫做“浮杯”,也叫“流觞”。
      ▶唐·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性灵

    读音:xìng líng

    繁体字:性靈

    英语:personality; temperament; character

    意思:(性灵,性灵)

     1.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