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书事四首》 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

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

意思:后世的人应该知道我,当时没有人起我。

出自作者[宋]高斯得的《书事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不必繙金匮,何须校石渠》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知识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首联“不必繙金匮,何须校石渠”,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学问和知识的态度。这里的“金匮”和“石渠”都是古代皇家藏书的地方,诗人表示不需要去翻阅这些古老的藏书,无需去校对那些繁琐的文献。这表明诗人对于学问和知识的追求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和方式,而是更注重内心的理解和领悟。 颔联“科条唐代典,刀尺汉人书”,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科条和刀尺都是指具体的典籍和文献,唐代典代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汉人书则强调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里诗人强调了对于学问和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领悟。 颈联“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和知识能够被后世所知,而不是被当下的人们所忽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和知识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最后一句“祈天无厚望,更予十龄余”,诗人以祈求上天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探索。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学问和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和知识的态度和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生命的热爱。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必繙金匮,何须校石渠。
科条唐代典,刀尺汉人书。
后世应知我,时人莫起予。
祈天无厚望,更予十龄余。

关键词解释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后世

    读音:hòu shì

    繁体字:後世

    短语:后任 后人 后者 继承人 继承者 接班人

    英语:afterworld

    意思:(后世,后世)

     1.某一时代以

  • 起予

    读音:qǐ yǔ

    繁体字:起予

    意思: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韩愈《量移袁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