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意思:晚上烽火过后人开始醉了,春季雁来时雪没有增加。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它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军人生活的诗。诗中描绘了士兵们踏着白色的战马在云间奔驰,观看旗帜的场景,同时也回忆了在西湖把酒言欢的时光。诗中还描绘了士兵们在吴山和越峤之间的战斗,以及在战争间隙的饮酒和休息。 首联“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诗人通过描绘士兵们在战场上奔驰的场景,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勇敢。同时,诗人也通过提醒士兵们不要忘记在西湖把酒言欢的时光,表达了对士兵们生活的关心和安慰。 颔联“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诗人通过描绘士兵们在梦中的景象,展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无奈。同时,诗人也通过在酒杯前遇见不同种族的人,表达了对战争中人们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颈联“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结束后人们刚刚醉酒的场景,以及春雁来临时还没有下雪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为问従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诗人通过询问士兵们从军是否真的快乐,并告诉他们书信可以缓解思念故人的情感,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关心和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军人生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们的勇敢、无奈、喜悦和思念。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对士兵们的关心和安慰,展现了诗人的善良和同情心。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关怀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间踏白看缠旗,莫忘西湖把酒时。
梦里吴山连越峤,樽前羌妇杂胡儿。
夕烽过后人初醉,春雁来时雪未滋。
为问従军真乐否,书来粗遣故人知。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雁来

    读音:yàn lái

    繁体字:雁來

    意思:(雁来,雁来)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黄宗羲《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雁来红”。

  • 后人

    读音:hòu rén

    繁体字:後人

    短语:苗裔 裔 嗣 胄 子孙 后裔 子代 子嗣

    英语:later generation

    意思:(后人,后人)

  • 夕烽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夕烽

    意思:边塞烽烟,在傍晚点燃,以报平安。
      ▶唐·杜甫《夕烽》诗:“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
      ▶朱鹤龄注:“按唐镇戍,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宋·苏轼《

  • 过后

    读音:guò hòu

    繁体字:過後

    短语:尔后 后 今后 此后 往后 其后 从此 以后 从此以后 然后 之后 下

    英语:(tw) after the event

  • 时雪

    读音:shí xuě

    繁体字:時雪

    意思:(时雪,时雪)
    应时的雪。
      ▶《礼记•月令》:“﹝季冬之月﹞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五:“乃自去冬,时雪不降;今春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