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
意思:只有好的太守,分为得到这个借口。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题无疵庵》
全文赏析
这首诗《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是一首描绘闲适生活的诗篇,它通过描绘人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放下外界的纷扰,专注于内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首句“身无累则佚,心无营故乐”,表达了作者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没有繁重的负担和忧虑,身心就能得到放松和愉悦。而“心无营故乐”则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无欲无求的重要性,只有放下对外界的追求和欲望,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舍外而取内,此味初不薄”,表达了作者对内在生活的追求和重视。舍弃外界的纷扰和诱惑,专注于内心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反而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
接下来的诗句“使君蚤闻道,观妙契独觉。不即仍不离,无止亦无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理解。早些时候如果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就能把握住生活的本质和精髓,不会过于执着于外在的事物,也不会盲目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在诗的结尾,“庵如大圆镜,万象含虚廓。檐空看云归,窗静闻雨落。惟良二千石,分忧得此托。蕴真惬所寓,俯仰成今昨。”描绘了作者在闲适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生活就像大圆镜一样,包含着万象和虚空,让人感到充实和满足。在屋檐下看云卷云舒,在窗户前听雨落声声,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而能够享受这种生活的人,是那些能够分担他人忧虑、找到自己寄托的人。他们能够沉浸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到惬意和满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它鼓励人们放下外在的负担和欲望,专注于内心的世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找到自己真正的寄托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