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湘南渔父》 沈钩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

沈钩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

意思:沈钩垂饵不在得到,白首沧浪空自己知道。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赠湘南渔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楚云里漂泊,以不系舟为伴,钓鱼度日,与江水、鱼儿为友,独自享受着清静和自由。 首句“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但他每天都在逢烟水的路上,这表现出他对生活的坚韧和乐观。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诗人以不系舟为伴,表达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楚云里则暗示了他身处的地方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他在这里独自漂泊,享受着孤独和自由。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以钓鱼为生,过着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他不在乎得失,只在乎享受生活的过程。 “日落江清桂楫迟”,这句诗描绘了日落时分江水的清澈和船桨的缓慢动作,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纤鳞百尺深可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鱼儿的观察和欣赏,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 “沈钩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领悟和反思,他明白了钓鱼不是为了得到鱼,而是为了享受过程,他愿意在沧浪之水中白首垂钓,享受孤独和自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迷茫,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着孤独和自由。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问君何所适,暮暮逢烟水。
独与不系舟,往来楚云里。
钓鱼非一岁,终日只如此。
日落江清桂楫迟,纤鳞百尺深可窥。
沈钩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白首

    读音:bái shǒu

    繁体字:白首

    英语:whitehaired

    意思:
     1.犹白髮。表示年老。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

  • 沧浪

    读音:cāng láng

    繁体字:滄浪

    英语:azure water

    意思:(沧浪,沧浪)

     1.古水名。有汉水、汉水之别流、汉水之下流、夏水诸说。
      ▶《书•禹贡》:“嶓冢导

  • 自知

    读音:zì zhī

    繁体字:自知

    英语:know

    意思:
     1.认识自己;自己明瞭。
      ▶《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书•贡禹传》:“然非自知奢僭也,犹鲁昭公曰

  • 沈钩

    读音:shěn gōu

    繁体字:瀋鈎

    意思:(沈钩,沈钩)
    投鱼钩于水。亦谓钓鱼。
      ▶《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投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沈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汉·张衡《应问》:“蒲且以

  • 垂饵

    读音:chuí ěr

    繁体字:垂餌

    意思:(垂饵,垂饵)

     1.犹垂钓。
      ▶晋·潘岳《西征赋》:“徒观其鼓枻迴轮,洒钓投网,垂饵出入,挺叉来往。”
     
     2.钓钩上的食饵。
      ▶

  • 不在

    读音:bù zài

    繁体字:不在

    英语:not be in

    意思:死的婉辞。
      ▶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鲁宅,进门听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