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恼自澄》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意思:常听说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出自作者[唐]李群玉的《恼自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与天女相遇,并受到天女赠花的美好场景的诗。天女,通常被视为佛教中的神祇,她们美丽、智慧、慈悲,常常被描绘为散花的天女形象。而“袈裟”则是指僧人的衣服。 首先,诗的开头“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常常听说天女与佛的相遇,她们用玉指散发出美丽的花朵,如同佛的教义般洒向人间。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将天女与佛的相遇比作佛法的传播,将天女的花朵比作佛法的恩赐。 “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袈裟。”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僧人对这种美好场景的珍视和感激。不要让春天的花朵在风中飘落,不要让它们玷污了僧人的袈裟。这里再次运用了象征和隐喻,将僧人的袈裟比作洁净的佛法之地,而花朵则是美好的恩赐,不能被世俗所玷污。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僧人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通过描绘天女散花、僧人受花的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纯净、美好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慈悲和智慧。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抽象的佛法理念具象化,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的“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袈裟”这一句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成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的象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常闻天女会,玉指散天花。
莫遣春风里,红芳点袈裟。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关键词解释

  • 天女

    读音:tiān nǚ

    繁体字:天女

    英语:heavenly maiden

    意思:
     1.天上的神女。
      ▶《魏书•序纪•圣武帝》:“欻见辎軿自天而下。既至,见美妇人……对曰:‘我,天女也

  • 天花

    读音:tiān huā

    繁体字:天花

    短语:红花 雌花 落花

    英语:smallpox

    意思:
     1.亦作“天华”。佛教语。天界仙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