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菩萨蛮·春花春月年年客》 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

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

意思:只为明白风愁,催花扑玉钩。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菩萨蛮·春花春月年年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花月之景,以及花与蝶的和谐共处,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怜惜和离别的伤感。 首联“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诗人以春花春月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离别的忧虑。这里的“怜春”和“怕春离别”的情感交织,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又揭示了春天终将逝去的无奈和悲伤。 颔联“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忧愁。这里,“晓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花”则象征着春天,诗人通过描绘风吹花落,象征着春天将逝的情景,表达了他的愁绪。 颈联“娟娟双蛱蝶,宛转飞花侧。”诗人以双蛱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这一联以动衬静,以活泼的蛱蝶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愁闷。 尾联“花底一声歌,疼花花奈何。”诗人以花底一声歌为结尾,表达了对花的疼惜之情。这里,“疼花花奈何”的疑问,既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怜惜和疼爱,又揭示了春天将逝的无奈和惋惜。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离别的悲伤,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
只为晓风愁,催花扑玉钩。
娟娟双蛱蝶,宛转飞花侧。
花底一声歌,疼花花奈何。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玉钩

    读音:yù gōu

    繁体字:玉鈎

    英语:jade hook

    意思:(玉钩,玉钩)

     1.《楚辞•招魂》“挂曲琼些”汉·王逸注:“曲琼,玉钩也……雕饰玉钩,以悬衣物也。”
      ▶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