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
◎ 兀坐 wùzuò
[to sit erect] 危坐,端坐
冥然兀坐。——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引用解释
独自端坐。 唐
读音:qǐ xīn
繁体字:起心
意思: 1.起意;动念头。 ▶唐·白居易《画西方帧记》:“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先向西方。” ▶明·汤显祖《牡丹亭•折寇》:“老公相去后,石道姑找了个岭南游棍柳梦
读音:拼音:páng huáng
1.徘徊。来回行走。《国语·吴语》:“王亲独行徬徨於山林之中。”《文选·班固<西都赋>》:“既惩惧於登望,降周流以徬徨。”徬,一本作“ 彷 ”。 高步瀛 李 注义疏:“徬徨、彷徨、方皇、房皇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