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梧宫夜》 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

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

意思: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梧宫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是一首描绘秋夜萤火虫的美丽和萤火虫光亮与梦境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首先,诗中描绘了桐阶下的白露景象,湿萤火虫的光亮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明亮。湿萤的描绘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与白露的冷清形成对比。接着,诗中又描绘了铜盘中的蜡黄燃烧,与秋夜的冷衾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粉泪铅华滴,云鬓秋蝉整”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妆容和形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而“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只有芙蓉在笑,而诗人却只能独自面对孤独的影子。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萤火虫的光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冷清与生机、孤独与热闹、梦境与现实等不同的元素进行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情感深沉、意象丰富的诗歌,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萤火虫的光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悲伤。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桐阶白露下,湿萤光炯炯。
铜盘烧蜡黄,秋衾梦魂冷。
粉泪铅华滴,云鬓秋蝉整。
何处玉銮声,芙蓉笑孤影。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炯炯

    读音:jiǒng jiǒng

    繁体字:炯炯

    短语:灼 灼灼

    英语:bright

    意思:
     1.明亮或光亮貌。
      ▶晋·潘岳《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

  • 萤光

    读音:yíng guāng

    繁体字:螢光

    意思:(萤光,荧光)

     1.萤火虫发出的光。
      ▶唐·韦承庆《直中书省》诗:“萤光向日尽,蚊力负山疲。”
      ▶宋徐照《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诗:“蛩响

  • 白露

    读音:bái lù

    繁体字:白露

    短语:大暑 春分 小满 立夏 清明 霜冻 大雪 小雪 大寒 小暑 立秋 芒种 雨水 夏至 霜降 寒露 冬至 立春 秋分 惊蛰

    英语:White

  • 下湿

    引用解释

    谓地势低而潮湿。《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汉书·冯立传》:“后迁为 东海 太守,下溼病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刘仁 ﹞以 舂陵 地势下溼,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读音:xià sh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