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辞朝》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意思: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青蛙。

出自作者[宋]胡铨的《辞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夜晚,紫云家的寂寞,以及诗人的感慨。 首句“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诗人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没有踏进金堤新筑的沙洲,反而去寻找寂寞的紫云家。这里的“寂寞”一词,暗示了紫云家的孤独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夜晚的画面。花间的鸟鸣,半夜的水底蛙声,以及一春的弦管音乐,这些都是春天的象征。而笙歌则更进一步地描绘了夜晚的热闹和欢乐。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荣枯的看法。诗人认为,无论何时,竹柏都会在那里,无论我们是否需要它们。这是一种对永恒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匏瓜则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等待和期待。在这里,诗人暗示自己并非孤独一人,他还有等待和期待。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最后一句,诗人以“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他并不追求奢华和繁华,反而更喜欢简单和真实。就像薄薄的茅柴也能解渴,简单的生活也能带来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夜晚,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美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踏金堤新筑沙,却寻寂寞紫云家。
一春弦管花间鸟,半夜笙歌水底蛙。
荣悴安时犹竹柏,行藏有待岂匏瓜。
独醒正渴杯中物,薄薄茅柴亦胜茶。
作者介绍
胡铨(1102年—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芗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爱国名臣、文学家,庐陵“五忠一节”之一,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南宋四名臣”。

建炎二年(1128年),胡铨登进士第。初授抚州军事判官,他招募乡丁,助官军捍御金军。后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斩秦桧与参政孙近、使臣王伦,声振朝野。但遭除名,编管昭州,移谪吉阳军。秦桧死后,内移衡州。宋孝宗即位,复任奉议郎,知饶州。历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晚年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笙歌

    读音:shēng gē

    繁体字:笙歌

    英语:playing and singing

    意思: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

  • 半夜

    读音:bàn yè

    繁体字:半夜

    英语:midnight

    意思:
     1.一夜的一半。
      ▶唐·皎然《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
      ▶《儿女英雄传

  • 弦管

    读音:xián guǎn

    繁体字:弦管

    意思:(参见絃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于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