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意思:天文时变两个如此,九重天你不知道。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天文现象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用人不当、皇帝失察等社会现象的批评。诗中通过对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的描述,引出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反思。 首先,诗中描绘了司天台的高耸入云,俯瞰着天际的景象。这种描绘给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司天台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然而,诗中又提到“羲和死来职事废”,这暗示了当时政治的混乱和无能,使得司天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接着,诗中提到了“官不求贤空取艺”,这是对当时用人制度的批评。在当时的社会,虽然有贤能的人存在,但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或排斥,而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被选拔为官员。这种用人制度的弊端,使得社会变得更加混乱。 诗中还提到了“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这是对当时天象的描述。北辰是象征皇帝的星宿,如果它暗淡无光,就意味着皇帝失位;而四星煌煌如火赤,则暗示了政治的混乱和动荡。这些天象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反思。 最后,诗中提到“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这是对当时政治现象的讽刺。在明光殿中,只有那些能够讨好皇帝的人才会受到重用,而那些敢于直言的人则往往被排斥。这种政治现象,使得社会变得更加黑暗。 整首诗通过对天文现象和政治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和批评。诗中的语言犀利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用人不当、皇帝失察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
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
昔闻西汉元成间,上陵下替谪见天。
北辰微闇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
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
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
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
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
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九重

    读音:jiǔ zhòng

    繁体字:九重

    英语:nonuple

    意思:
     1.九层;九道。
      ▶《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韩诗外传》卷八:“齐景公使人于楚,

  • 如斯

    读音:rú sī

    繁体字:如斯

    英语:like that; such

    意思:如此。
      ▶《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郎瑛《七修类稿•奇嚯三•代死失火》:“苟谓

  • 时变

    读音:shí biàn

    繁体字:時變

    英语:time-variation

    意思:(时变,时变)

     1.四时季节的变化。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

  • 天文

    读音:tiān wén

    繁体字:天文

    英语:astronomy

    意思:
     1.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行等现象。古人把风、云、雨、露、霜、雪等地文现象也列入天文范围。
      ▶《易•贲》

  • 重天

    读音:zhòng tiān

    繁体字:重天

    意思:犹高天。
      ▶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雕镌备勒,飞禽走兽之奇;藻绘争开,复地重天之变。”
      ▶前蜀·贯休《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百千民拥听经座,始见重天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