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叶路分》 软荷刺少离棹短,柝桐花多班露长。

软荷刺少离棹短,柝桐花多班露长。

意思:软荷刺少离船短,梆桐花多微露长。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送叶路分》

全文赏析

这首诗《猺啾獠唧闻鸣琴》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首句“猺啾獠唧闻鸣琴”描绘了山野中的各种声音,包括少数民族的喧闹声、獠人的低语声以及琴声的鸣响,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野生活图景。 “十指如玉无哀音”一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弹琴者的手指比作晶莹剔透的玉石,表达了对琴声的赞美。同时,“无哀音”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他更向往的是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 “应怜听者未洗耳,衡山高兮湘水深”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听者的反应,表达了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这里,“未洗耳”暗指听者不愿听世俗的纷扰,而“衡山高兮湘水深”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水的美丽和神秘,使人更加向往。 接下来的几行诗,诗人通过描述山野中的生活场景,如“君今幅巾鵷鹭行,切勿着带貔虎傍”,表达了对山野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软荷刺少离棹短,柝桐花多班露长”两句则描绘了山野中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使人更加向往这种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野生活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优美的景色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诗人对山野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猺啾獠唧闻鸣琴,十指如玉无哀音。
应怜听者未洗耳,衡山高兮湘水深。
君今幅巾鵷鹭行,切勿着带貔虎傍。
软荷刺少离棹短,柝桐花多班露长。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离棹

    读音:lí zhào

    繁体字:離棹

    意思:(离棹,离棹)
    指载客离去的船。
      ▶宋·孙光宪《上行杯》词:“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

    解释:1.指载客离去的船。

  • 桐花

    读音:tóng huā

    繁体字:桐花

    意思:
     1.桐树的花。
      ▶唐·白居易《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宋·梅尧臣《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