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苍苍似剡川,浮觞可继永和年。
意思:修长的翠竹苍苍似剡县川,浮杯可以继承永和年。
出自作者[宋]阮阅的《郴江百咏并序·山阴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修竹”和“书法”,通过对剡川的竹子、永和年的饮酒、拥有王羲之笔的神秘人以及重写兰亭的渴望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文化和艺术的热爱。
首句“修竹苍苍似剡川”,诗人以剡川的修竹起兴,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画面。这里的“苍苍”形容竹子的翠绿和茂密,使人想象到竹林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浮觞可继永和年”一句,诗人引用了永和年的饮酒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这里的“浮觞”指的是饮酒,而“永和年”则是指东晋穆帝在位时的永和九年,当时王羲之等人在兰亭举行了著名的“兰亭集会”。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并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延续这种文化精神。
“不知谁有羲之笔”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拥有王羲之笔的神秘人的好奇和渴望。这里的“羲之笔”指的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书法的热爱和对高超艺术的追求。这句诗也引发了人们对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提醒人们珍视和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
最后,“欲写兰亭第二篇”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重写兰亭的渴望。这里的“兰亭”指的就是上述的兰亭集会,而“第二篇”则是对王羲之书法作品的赞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剡川的修竹、永和年的饮酒、神秘人的艺术才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文化和艺术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