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感》 人言存在义何居,为是心如是物如。

人言存在义何居,为是心如是物如。

意思:人们说存在意义何在,是心如这东西像。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杂感》

全文创作背景

《杂感》是马一浮在1947年所写,此时正值国共内战时期,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马一浮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诗中,马一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寓意了社会的动荡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在面对乱世时的态度和追求,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追求真理的信念。 因此,《杂感》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马一浮在乱世中寻求内心平静和真理追求的一种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言存在义何居,为是心如是物如。
试问谁知存在者,离心别有岂关渠。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何居

    读音:hé jū

    繁体字:何居

    意思:I
    犹何在,在哪儿。
       ▶汉·王充《论衡•自然》:“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明·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然于忌辰之义何居?于臣子之心何

  • 如是

    读音:rú shì

    繁体字:如是

    英语:so

    意思:
     1.像这样。
      ▶《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叶适《送林子柄

  • 存在

    读音:cún zài

    繁体字:存在

    短语:留存 有 是 存

    英语:to exist

    意思:
     1.指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有。
      ▶《礼记•仲

  • 人言

    读音:rén yán

    繁体字:人言

    英语:people\'s words

    意思:
     1.别人的评议。
      ▶《左传•昭公四年》:“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宋·苏轼《次韵滕大

  • 物如

    读音:wù rú

    繁体字:物如

    意思:事物的本源。
      ▶章炳麟《建立宗教论》:“顾以为必有本体,名曰物如。物如云者,犹凈名所谓色如耳。”

    解释:1.事物的本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