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食日过荆山》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意思:呜咽同归盾牌,悲哀欲问。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寒食日过荆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是一首描绘山邮景象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邮的独特感受和深深感慨。 首句“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描绘了山邮的景象,虽然有禁火的规矩,但岭树依然茂盛,仿佛在燃烧的火焰一般,生出袅袅烟雾。这句诗既表达了山邮的严肃和规矩,也描绘了山邮的自然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船的摇橹声比作呜咽之声,仿佛在诉说着共同的心声。而“悲哀欲问天”则表达了诗人对山邮的深深思考和疑问,似乎在询问苍天,为何这里的人们要来到这里,为何这里的生活如此艰辛。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似乎在哭泣,但并非真正的哭泣玉石,而是像流水一样泪水不断。这种情感的表达,让人深感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春鮆横刀脍,何心更食鲜。”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捕鱼杀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在这种环境下,人们还能横刀切鱼,何尝不想吃新鲜的鱼呢?但生活的艰难让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邮的景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让人深感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邮虽禁火,岭树自生烟。
鸣咽同归橹,悲哀欲问天。
泣亲非泣玉,流泪剧流泉。
春鮆横刀脍,何心更食鲜。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同归

    读音:tóng guī

    繁体字:衕歸

    英语:reach the same goal

    意思:(同归,同归)

     1.同样趋向。
      ▶《书•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

  • 悲哀

    读音:bēi āi

    繁体字:悲哀

    短语:难受 忧伤 凄然 悲 如丧考妣 哀 可悲 伤感

    英语:sorrowful

    意思:伤心。
      ▶《老子》:“杀人之众,

  • 问天

    读音:wèn tiān

    繁体字:問天

    意思:(问天,问天)
    谓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
      ▶汉·王逸《<楚辞•天问>序》:“《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唐·王维《偶然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