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曲江秋日》 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意思: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曲江秋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远的意境,展现出一种宁静、清新的美感。让我们来一一赏析这首诗的各个部分。 首先,诗的开头“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斜烟缕缕,鹭鸶栖息,藕叶枯香,野塘泥断。这里的“斜烟缕缕”给人一种朦胧、静谧的感觉,而鹭鸶的栖息则增添了一份生动的画面。藕叶的枯香和野塘泥的折断,又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这些描绘都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乡村田园的宁静画面。 接着,“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这部分诗的意境突然转变,引入了宗教元素。高僧入图画,暗示了诗的主题可能与佛教有关。他站在水塘西边吟诵经文,这又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神秘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引入宗教元素,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意境。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神秘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源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宗教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每一句都包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活、自然、宗教等话题的思考。 最后,这首诗的韵律感也很强。诗句的排列和音节的设计,都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使得这首诗更易于传播和传承。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艺术美感和深邃意境的佳作。它以自然景色和宗教元素为载体,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思想。这种思想可能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初心,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有个高僧入图画,把经吟立水塘西。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鹭鸶

    读音:lù sī

    繁体字:鷺鷥

    短语:白鹭 鹭

    英语:bittern

    意思:(鹭鸶,鹭鸶)
    鹭。因其头顶、胸、肩、背部皆生长毛如丝,故称。
      ▶唐·李绅《姑苏

  • 缕缕

    读音:lǚ lǚ

    繁体字:縷縷

    短语:无休止 绵绵 络绎不绝 连发 连 迭起 相接 随地 不已 不止 娓娓 连连 相连 穿梭 不迭 无间 不休 无穷的 持续

    英语:continu

  • 野泥

    读音:yě ní

    繁体字:野泥

    意思:犹污泥。
      ▶唐·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
      ▶唐·韩偓《曲江秋日》诗:“斜烟缕缕鹭鸶栖,藕叶枯香折野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