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衣曲》 汉月絓庭树,胡霜拂城楼。

汉月絓庭树,胡霜拂城楼。

意思:汉月打在树上,霜花拂城楼。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寄衣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汉月絓庭树,胡霜拂城楼》是一首描绘边疆生活的诗,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边疆人民的生活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汉月和胡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肃杀、寒冷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边疆生活的艰苦。同时,通过“边人一夜寒”的描述,也表达了边疆人民的孤独和寂寞。 接着,“起来理征衣,纤手一何柔”这句诗描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双杵几不胜,寸心未能休”这句诗则表达了边疆家庭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对家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 最后,“白露下兰心,兰心亦枯槁”这句诗则描绘了边疆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边疆人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环境和边疆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同时也展现了边疆人民的坚韧和勇敢。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月絓庭树,胡霜拂城楼。
边人一夜寒,深闺始知秋。
起来理征衣,纤手一何柔。
双杵几不胜,寸心未能休。
梧叶下淅淅,草蛩闲幽幽。
月明嗟慰意,风急复含愁。
白露下兰心,兰心亦枯槁。
妾家有高台,下有渔阳道。
明发寄征人,三挹蘼芜草。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汉月

    读音:hàn yuè

    繁体字:漢月

    意思:(汉月,汉月)

     1.汉家或汉时的明月。
      ▶南朝·陈·张正见《明君词》:“寒树暗胡尘,霜栖明汉月。”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

  • 城楼

    读音:chéng lóu

    繁体字:城樓

    英语:city gate tower

    意思:(城楼,城楼)
    城门上的瞭望楼。
      ▶《后汉书•邓禹传》:“光武舍城楼上,披舆地图。”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