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啰唝曲六首》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意思:
那年离别天,只道住在桐庐。
出自作者[唐]刘采春的《啰唝曲六首》
全文创作背景
《啰唝曲六首》是唐代诗人刘采春创作的一组诗歌,也称为《望夫歌》。《啰唝曲六首》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唐朝时期,商业繁荣,许多商人长期在外经营生意,导致大量的妇女被留守家中,成为了怨妇。这些怨妇的心情和生活状态成为了刘采春创作的灵感来源。她通过《啰唝曲六首》深刻地表现了这些怨妇的思念、盼望和怨恨之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相关句子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 出自《啰唝曲》作者:[唐]刘采春
桐庐县前洲渚平,桐庐江上晚潮生。
-- 出自《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作者:[唐]李郢
潇洒桐庐郡。
-- 出自《清平乐·山明水嫩》作者:[宋]石孝友
底事桐庐无处觅。
-- 出自《清平乐·阿郎去日》作者:[宋]邵某
快帆一夜泊桐庐。
-- 出自《阮郎归·淡烟凝翠锁寒芜》作者:[宋]葛长庚
桐庐在何许,江路夜迢迢。
-- 出自《桐江舟夜》作者:[宋]朱继芳
萧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
-- 出自《萧洒桐庐郡十绝》作者:[宋]范仲淹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
-- 出自《眼儿媚·那年私语小窗边》作者:[清]朱彝尊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 出自《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作者:[唐]韦庄
愿天公还我,那年一带,玉楼银砌。
-- 出自《秋感》作者:[清]陈维崧
待离别怎忍离别?
-- 出自《 中吕•普天乐》作者:[元]姚燧
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 出自《杂曲歌辞·宫中调笑》作者:[唐]韦应物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 出自《生离别》作者:[唐]白居易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 出自《杂曲歌辞·生别离》作者:[唐]白居易
关山月,关山月,生离别,死离别。
-- 出自《关山月》作者:[宋]汪元量
浮云不愁思,尽日只飞扬。
-- 出自《西风》作者:[宋]陈与义
看林延野色,卧日只空林。
-- 出自《过双梅草堂》作者:[宋]陈天麟
它日只为林下计,不将锦被作呻吟。
-- 出自《复和定国惠竹皮枕谑句》作者:[宋]晁补之
向日只缘贪射雉,常时赤字此始鸣鸡。
-- 出自《鸡鸣埭》作者:[宋]马之纯
四十今年才欠四,三春此日只余三。
-- 出自《三月三十日作兼寄怀魏三》作者:[明]钱谦贞
少日只知艰险事,老年方识太平身。
-- 出自《岁暮吟》作者:[宋]邵雍
尽日只将行卷续,有时自整残棋著。
-- 出自《满江红·莺语依然》作者:[宋]刘辰翁
相逢一笑不话禅,自道住山三十年。
-- 出自《寄昱东明》作者:[元]王冕
诗句原文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借问东园柳,枯来得几年。
自无枝叶分,莫恐太阳偏。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昨日北风寒,牵船浦里安。
潮来打缆断,摇橹始知难。
作者介绍
刘采春简介
刘采春,女,淮甸即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关键词解释
离别
读音:
lí bié
繁体字:
離別
短语:
分开 解手 诀别
英语:
(v) to leave or part from (when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意思
离别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