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念奴娇·轮云世故》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意思:只鞋子带回消息允许紧急,一天晚上行人问邸。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念奴娇·轮云世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之作。 首联“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描绘了世事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难以尽述。而“只履携归消许急”一句,借用佛教典故,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的深深感慨。在日暮时分,行人询问住所,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 颔联“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此”,进一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麝因麝香而遭灾,绒因外形像象尾而受累,焚象本为威慑,却因锋牙利齿而招致祸患。这些比喻都揭示了世事的无常和复杂。 接下来的“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表达了对于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白发戴花人几”这一形象,既表达了年华老去,又表达了尽管年华老去,但精神依然矍铄。 “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这几句则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仆家越石”的典故表达了对于自由的渴望,“胜捉来官里”则表达了对束缚的厌恶。 最后,“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这句诗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对纯真情感的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使得诗的表达更加深刻和丰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由和纯真情感的向往,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後之览者,亦将有感於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行人

    读音:xíng rén

    繁体字:行人

    短语:客 游子 客人 行者 旅客 行旅

    英语:pedestrian

    意思:I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

  • 只履

    引用解释

    一只芒鞋。《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初祖菩提达摩祖师》:“﹝ 达摩 ﹞端居而逝……葬 熊耳山 。起塔於 定林寺 。后三岁, 魏 宋云 奉使西域回,遇祖于 葱岭 ,见乎携隻履,翩翩独逝。 云 问:‘师何往?’祖曰:‘西天去!’”后以“隻履”为僧人送行或追悼亡僧之典。 唐 牟融 《送僧》诗:“烟水浮杯渡,云山隻履行。” 明 屠隆 《昙花记·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