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征妇怨》 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

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

意思:死后还在旧战衣,东邻火伴为收回来。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征妇怨》

全文赏析

这首诗《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士兵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 首句“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描绘了士兵们的选择和他们的职责。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渴望封侯拜将,而是愿意为了国家去面对战争和危险。虎符是古代调兵的信物,而“远发当番阵”则意味着他们需要去远离家乡的地方作战。 “几夜春闺恶梦多,竟得将军军覆信”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士兵们每晚都可能做恶梦,担心战争的胜负,而将军的军覆信则可能带来坏消息。 “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描绘了士兵们的遗物和他们的同伴们为了纪念他们而收存这些物品。这表现出士兵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他们的怀念。 “妾生不识边庭路,寻骨何由到武威”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无奈。她一生都不曾踏足边庭之路,无法亲自寻找丈夫的遗骨,前往武威。 最后,“纸幡剪得招魂去,只向当时送行处”描绘了妻子用纸剪出招魂幡,去送行的地方招魂的情景。这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士兵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良人不愿封侯印,虎符远发当番阵。
几夜春闺恶梦多,竟得将军军覆信。
身没犹存旧战衣,东家火伴为收归。
妾生不识边庭路,寻骨何由到武威。
纸幡剪得招魂去,只向当时送行处。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火伴

    读音:huǒ bàn

    繁体字:火伴

    英语:partner; companion

    意思:北魏时,军中以十人为火,共灶炊食,故称同火者为火伴。后泛指同伴。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之一》:

  • 家火

    读音:jiā huǒ

    繁体字:家火

    意思:(参见傢火)

     1.家内日常生活所用的火。
      ▶《文选•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晋·刘逵注:“蜀郡有火井,在临邛县西南。火井,盐井也。欲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