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上大兄 以后诗在下(圭阝)村居作》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意思:独上荒台东北望,太阳西愁立黄昏。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寄上大兄 以后诗在下(圭阝)村居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以秋鸿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孤独、病弱、惆怅的情感。 首句“秋鸿过尽无书信”描绘了秋天的鸿雁已经飞过,却没有捎来书信的情景。诗人期待着远方亲人的消息,却一无所获,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病戴纱巾强出门”描绘了诗人在病中仍然挣扎着出门的情景。尽管身体不适,但诗人仍然要出门,表现出对生活的执着和对亲人的思念。 “独上荒台东北望”是诗人的行动,他独自一人登上荒废的台,向东北方向眺望。这一行动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渴望看到远方的亲人,但又知道希望渺茫。 “日西愁立到黄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惆怅。他在日暮时分依然伫立在荒台上,直到黄昏时分,表达出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鸿、病弱、孤独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惆怅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日西

    读音:rì xī

    繁体字:日西

    意思:
     1.日向西方。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
      ▶郑玄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东北

    读音:dōng běi

    繁体字:東北

    短语:北部 沿海地区 西北部

    英语:northeast

    意思:(东北,东北)

     1.介于东和北之间的方向。
     

  • 望日

    读音:wàng rì

    繁体字:望日

    英语: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意思: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如意元年七月望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