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意思:各种身体有什么值得报告,天造固难名。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英宗皇帝挽歌辞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谏臣冒死进谏,虽然遭遇困厄,但深感皇恩浩荡,义无反顾。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谏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以“谏省臣”代指诗人自己,“无状”是他的自谦之辞,表示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谏臣的职务。而“龙鳞昔屡婴”则用比喻表示他多次冒犯皇帝,进行直谏。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勇气。 颔联“恩深忘位贱,义重觉生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以及对道义的坚守。他虽然职位低微,但是深受皇帝的恩宠,因此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他也因为道义的重要性,觉得生命变得轻微。这一联体现了诗人的感恩之心和浩然正气。 颈联“不正诛锄法,仍蒙奖叹荣”,诗人表示虽然自己进谏的方式可能不够恰当,但是却得到了皇帝的赞许和荣誉。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敬业。 尾联“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这里诗人表示自己的忠诚和付出不足以报答皇帝的恩宠,而皇帝的恩德是天生的,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这一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忠诚和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忠诚、勇敢、感恩的谏臣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和对道义的坚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谏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
恩深忘位贱,义重觉生轻。
不正诛锄法,仍蒙奖叹荣。
百身何足报,天造固难名。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百身

    读音:bǎi shēn

    繁体字:百身

    意思:
     1.谓一身死百次。一说,一百人的生命。语出《诗•秦风•黄鸟》:“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清·姚椿《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它日,文公(朱熹)没,翁(指陆游)祭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 难名

    读音:nán míng

    繁体字:難名

    意思:(难名,难名)
    难以称述。
      ▶明·张居正《谢赐粥米食品疏》:“乃荷…纶旨温存,遣上医而诊视,宠颁稠叠,廑中使以光临,切感难名。”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