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蓦山溪·谯园幽古》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意思:刘郎莫问,离开后桃花事。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蓦山溪·谯园幽古》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谯园》,是一首描绘园林景色和历史人物的诗。通过对园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首句“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描绘了园林的幽静和历史的厚重。谯园,即曹操的故园,历史悠久,古桧参天,给人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感觉。烟雾笼罩着这些古老的桧树,增添了园林的神秘和幽静。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描绘了园林在秋天落叶后的景象。枣树的红叶和苍翠的桧树形成对比,更显园林的空旷和寂寥。 “史君才誉,金殿握兰人,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这里提到的史君,指的是史思明,他曾在此地作乱。诗人通过赞扬他的才华和治理能力,暗示他有能力改变园林的荒凉景象,使之重新成为游玩的胜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桃花是春天的象征,诗人用桃花来暗示桃花源,暗示曾经的美好已经不在。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司马是指司马昭,他曾在此地饮酒作乐,但最终失败。诗人用琵琶催泪的意象,暗示此地曾经的美好已经消逝,只剩下悲伤和回忆。 整首诗通过描绘园林的景色和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更迭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园林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谯园幽古,烟锁前朝桧。
摇落枣红时,满园空、几株苍翠。
史君才誉,金殿握兰人,将风调,改荒凉,便是嬉游地。
刘郎莫问,去后桃花事。
司马更堪怜,掩金觞、琵琶催泪。
愁来不醉。
不醉奈愁何,汝南周,东阳沈,劝我如何醉。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刘郎

    读音:liú láng

    繁体字:劉郎

    意思:(刘郎,刘郎)

     1.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宋书•符瑞志上》:“逆旅妪曰:‘刘郎在室内,可入共饮酒。’”
     
     2.指汉武帝·刘彻。

  • 桃花

    读音:táo huā

    繁体字:桃花

    短语:水葫芦 栀子 款冬 紫菀 山花 晚香玉 芍药 刨花 鸡冠花 夹竹桃 康乃馨 风信子 报春花 玫瑰 紫罗兰 唐 金盏花 美人蕉 鸢尾 藏红花 水仙 菁 樱花 木

  • 去后

    读音:qù hòu

    繁体字:去後

    意思:(去后,去后)
    以后。
      ▶明·朱权《荆钗记•启媒》:“昨闻故人王景春之子,堂试魁名,去后必有好处。”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世人只知眼前贵贱,那知去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