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失调名》
岂待闻铃,自泪珠如霰。
岂待闻铃,自泪珠如霰。
意思:
难道等着听到铃,从泪珠如霰。
出自作者[宋]汪元量的《失调名》
全文创作背景
汪元量的《失调名》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这首诗产生在河西地区,即今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这些地方自唐朝以来就一直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相互征战攻伐、交流融合的地区。在战乱频繁、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汪元量以这首诗歌表达了男子汉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决然抛舍自己的一生,独自承担起别离的苦楚和苦难的决心,展现了坚定的气魄和深挚的情感。
相关句子
无言泪珠零乱。
-- 出自《宴清都·细草沿阶软》作者:[宋]何籀
泪珠溅俎。
-- 出自《扫地花/扫地游》作者:[宋]周邦彦
侍女盈盈泪珠。
-- 出自《六州》作者:[宋]无名氏
泪珠零乱。
-- 出自《点绛唇·病卧秋风》作者:[宋]向子諲
泪珠无数。
-- 出自《惜黄花·人须猛省》作者:[元]王哲
泪珠频堕。
-- 出自《点绛唇·日薄风迟》作者:[宋]石孝友
泪珠成缕。
-- 出自《惜分飞·燕子留君君欲去》作者:[宋]汪元量
新枨岂待满林霜。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曹勋
岂待入腹中,而后疾病起。
-- 出自《齿落》作者:[明]吴俨
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
-- 出自《题书厨上》作者:[明]杨循吉
岂待相愿言,方为不朽托。
-- 出自《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作者:[宋]苏轼
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
-- 出自《听杨氏歌》作者:[唐]杜甫
诸公感意气,岂待故相识。
-- 出自《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作者:[宋]黄庭坚
岂待相顾言,方为不朽托。
-- 出自《生日蒙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嘉篇次韵为》作者:[宋]苏轼
相思梅花发,岂待中郎吹。
-- 出自《次韵程机宜感怀》作者:[宋]曹勋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 出自《似贤斋竹》作者:[宋]曾几
宿犬闻铃起,栖禽见火惊。
-- 出自《早发楚城驿》作者:[唐]白居易
危阁闻铃驮,湍流见磑船。
-- 出自《栈路书事》作者:[宋]陆游
幸蜀奔波为禄儿,闻铃夜雨有馀悲。
-- 出自《青阳驿》作者:[宋]石才孺
凝香画阁昼闻铃,唤我真心十倍醒。
-- 出自《次前韵谢同楼诸公》作者:[宋]陈著
三郎幸蜀大琅珰,夜雨闻铃欲断肠。
-- 出自《明皇庙》作者:[宋]汪元量
帘卷交疏连烛密,通中枕上独闻铃。
-- 出自《灯夕寄献内翰虢略公》作者:[宋]刘筠
心知公不恨,我自泪难乾。
-- 出自《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作者:[宋]杨万里
知之何太晚,徒自泪淋漓。
-- 出自《秋怀三十六首》作者:[宋]邵雍
屋匡扶事已地非,遗黎空自泪沾衣。
-- 出自《哭祥兴帝二首》作者:[宋]马南宝
无雨无风闻叶响,如珠如粟压花低。
-- 出自《露》作者:[宋]许月卿
遥想琐窗挑锦字,咏珠如粉冷银铭。
-- 出自《春题》作者:[宋]缪鉴
下车霰
-- 出自《谒禹庙》作者:[唐]宋之问
纷纷霰雪落。
-- 出自《苦寒行》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雨霰疏疏经泼火。
-- 出自《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作者:[宋]苏轼
诗句原文
绿荷初展。
海榴花半吐,绣帘高卷。
整顿朱弦,奏霓裳初遍,音清意远。
恍然在广寒宫殿,窈窕柔情,绸缪细意,闲愁难剪。
曲中似哀似怨。
似梧桐叶落,秋雨声颤。
岂待闻铃,自泪珠如霰。
春纤罢按,早心已笑慵歌懒。
脉脉凭栏,槐阴转午,轻摇歌扇。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泪珠
读音:
lèi zhū
繁体字:
淚珠
短语:
泪 涕 眼泪
英语:
teardrop
意思:
(~儿)一滴一滴的眼泪。
近义词:
泪花、泪水
泪珠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