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乐道再以诗见寄》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莱未必胜嵩丘。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莱未必胜嵩丘。

意思:溟海榆枋各自分,蓬莱没有必胜嵩丘。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乐道再以诗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态度和哲理。诗人通过与朋友的交往,反思了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轨迹,表现出一种豁达、逍遥的心境。他不羡慕权贵,不追求奢华,而是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本分安身立命,不必追求过高的目标。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表达了诗人不羡慕权贵,不求奢华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也运用了一些哲理性的语言,如“邂逅升沉皆是命,逍遥出处本无愁”,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命运都是随机的,人们应该保持逍遥自在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通过诗人的思考和表达,传达了一种豁达、自在的人生态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谏垣簪笔接英游,今日华颠昔日尤。
邂逅升沉皆是命,逍遥出处本无愁。
衡门不羡金门贵,藿食焉知肉食谋。
溟海榆枋各安分,蓬莱未必胜嵩丘。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蓬莱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蓬萊

    英语:Peng Lai

    意思:(蓬莱,蓬莱)

     1.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

  • 安分

    读音:ān fèn

    繁体字:安分

    英语:not go beyond one\'s bounds

    意思:规矩老实,守本分。
      ▶唐·白居易《咏拙》诗:“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元

  • 必胜

    读音:bì shèng

    繁体字:必勝

    造句:

  • 溟海

    读音:míng hǎi

    繁体字:溟海

    意思: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
      ▶《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 榆枋

    读音:yú fāng

    繁体字:榆枋

    意思: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
      ▶唐·赵中虚《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芳字》诗:“早蝉清暮响,崇兰散晚芳。即此翔寥廓,非复控榆枋。”
      ▶宋·王曾《矮松赋》:“鸾乍迷于枳棘,鷃每

  • 嵩丘

    读音:sōng qiū

    繁体字:嵩丘

    意思:亦作“嵩邱”。
     
     1.嵩山。
      ▶晋·潘岳《怀旧赋》:“前瞻太室,傍眺嵩丘。”
      ▶唐·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平伊·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