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峡桥》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意思:旅客想羽化倚着栏杆,没有仙衣袖已经飘飘。

出自作者[宋]高翥的《三峡桥》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的诗,作者通过描绘三峡桥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首句“倦游华发冷萧骚”表达了作者对旅途劳顿的倦意和对头发稀疏、身体衰弱的感慨。这句诗为读者揭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绘提供了背景。 “长夏来登三峡桥”则描绘了作者在夏季的长久旅途中,终于有机会登上三峡桥的情景。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暗示了作者对旅途的坚持和执着。 “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这两句诗描绘了三峡桥周围的景色变化,湿云满天,溪流冻结,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叹自然的变幻莫测。 “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欣赏。尽管陆公泉仍在涌流,但五老峰的高峻却让作者感到不易攀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壮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这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产生了羽化登仙的幻觉。这种感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生活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
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
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
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是江湖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关键词解释

  • 羽化

    读音:yǔ huà

    繁体字:羽化

    短语:升天

    英语:eclosion

    意思:
     1.谓昆虫由若虫或蛹化为成虫的过程。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木蠹生虫,

  • 飘飘

    读音:piāo piāo

    繁体字:飄飄

    意思:(飘飘,飘飘)

     1.风吹貌。
      ▶晋·陶潜《与殷晋安别》诗:“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
      ▶唐·韩愈《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

  • 客子

    读音:kè zǐ

    繁体字:客子

    英语:settlers from other places

    意思:
     1.游说之士。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穰侯﹞又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

  • 倚栏

    读音:yǐ lán

    繁体字:倚欄

    意思:(倚栏,倚栏)
    亦作“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赵嘏《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太湖秋。”
      ▶宋·周邦彦《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