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忝科第,一生心与布衣同。
意思:四十五年我科第,一个念头与平民相同。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至节前一日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咏史》,作者是清代诗人吴伟业。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少陵早是沧浪客”,杜甫曾自号少陵野老,又曾隐居长安城南的杜陵,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在沧浪之滨,故曰“沧浪客”。这一句含有对杜甫的境况表示同情之意。
次句“马援真成矍铄翁”,马援是东汉的大将,曾言“大丈夫要像马援一样建功立业”,这里借指曾为清初开国将领的侯方域,他年老时仍不减当年英勇,在国破家亡、隐居故乡时,仍保持着老将军那种矍铄的英姿。这一句含有对侯方域晚年不屈的精神表示钦佩之意。
第三句“四十五年忝科第”,作者自己也是四十五岁才考中进士,登上封建社会的政治舞台,开始做官。作者在四十五岁以前,也曾经做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四十五岁以后,便命途多舛,屡遭不幸,故云“忝”,含有自谦之意。
末句“一生心与布衣同”,作者自谓虽然身登科第做了大官,但自己的一生思想行动却与平民百姓一样。这一句含有自谦之意,表示自己虽然做了官,但不愿违背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高尚的情操。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杜甫、侯方域和自己三人的生平联系起来,抒发了自己的心事和志向。全诗感情真挚,议论精辟,体现了作者诗文绝佳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