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意思:人们为什么需要经常从缓,上天的命令很难改变古不变。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九月末大风一夕遂安置火炉有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是一首描绘冬日风雪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首句“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诗人以风声的突然响起,一夜之间吹过林端,预示着深秋已至,寒冬将至的景象。这里的“下林端”和“遽作霜天”描绘出一种突然的变化,给人一种寒意袭来的感觉,仿佛一夜之间,冬天就来到了。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粟烈亦何难。”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冬天的寒冷,通过对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突出了冬天的特点。诗人用“粟烈”来形容北风,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刺骨的寒冷。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的适应自然规律的态度,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不要逆天而行。这里的“人情何待常从缓”表达了人们应该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天令难移”则表明天意难违,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最后,“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冬天的乐观态度,他认为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有御寒的衣物和工具,可以高卧雪中,享受安闲的生活。这里的“高卧”和“安闲”表达了诗人对于寒冷冬天的淡定和从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风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它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珍惜生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寒冷冬天的淡定和从容。这首诗的意象生动,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声一夜下林端,遽作霜天十月寒。
三伏炎蒸不可过,北风粟烈亦何难。
人情何待常从缓,天令难移古不刊。
幸有布裘毡履在,雪深高卧更安闲。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人情

    读音:rén qíng

    繁体字:人情

    短语:礼 赠品 仪 礼物 礼品 赠物 赐

    英语:(n) human emotions

    意思:
     1.人的感情。

  • 何待

    读音:hé dài

    繁体字:何待

    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须、用不着。
      ▶萧三《血书》诗:“只听说,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这何待说?你已久是钢铁炼成的战斗员。”

    解释:1

  • 常从

    读音:cháng cóng

    繁体字:常從

    意思:(常从,常从)
    侍从;随员。
      ▶《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
      ▶唐·王维《瓜园诗》:“鸣驺导骢马,常从夹朱轩。”

  • 不刊

    读音:bù kān

    繁体字:不刊

    英语:unalterable

    意思:
     1.古代文书书于竹简,有误,即削除,谓之刊。不刊谓不容更动和改变。
      ▶汉·刘歆《答扬雄书》:“是县诸日月,不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