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 庆寿》 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

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

意思:过了元宵了,什么地方拥有笙箫。

出自作者[元]周权的《水调歌头 庆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诗歌,充满了欢庆和喜悦的气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描绘了元宵过后的景象,笙箫的声音渐渐消失,让人感到一丝落寞。但随后的“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立刻带来了生机,以南州老子的花甲生日庆典,展现了热闹喜庆的氛围。 “留取碧莲香露,为此玉壶春酒,风味胜葡萄”这三句让人仿佛闻到了碧莲的香气,尝到了玉壶春酒的美味,其风味胜过了葡萄。诗人的描绘生动而具象,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昨夜少微外,南极一星高”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少微星之外,南极星高高挂起,给人一种高远、神秘的感觉。 下阕“洒清谭,挥雪尘,尽风骚”描绘了宴会上的热闹景象,清谈挥尘,风采翩翩。“金钗玉笋,笑供麟脯献蟠桃”生动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食和饰品,金钗玉笋,麟脯蟠桃,一派奢华景象。 “得隽侯封千户,快意腰缠十万,此事付鸿毛”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将这些事情视为鸿毛一样轻微。 最后的“且挹阆风客,笙鹤伴游遨”描绘了诗人与神仙一起游玩的场景,笙鹤伴随,遨游天际,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生动地描绘了一场庆祝花甲生日的宴会,场景切换自然,情感表达丰富,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
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
留取碧莲香露,为此玉壶春酒,风味胜葡萄。
昨夜少微外,南极一星高。
洒清谭,挥雪尘,尽风骚。
金钗玉笋,笑供麟脯献蟠桃。
得隽侯封千户,快意腰缠十万,此事付鸿毛。
且挹阆风客,笙鹤伴游遨。

关键词解释

  • 元宵

    读音:yuán xiāo

    繁体字:元宵

    英语:sweet dumpling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

    意思:
     1.农历正月十五日叫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亦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过却

    读音:guò què

    繁体字:過卻

    意思:(过却,过却)
    过去。
      ▶南唐·冯延巳《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

  • 笙箫

    读音:shēng xiāo

    繁体字:笙簫

    意思:(笙箫,笙箫)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曹唐《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宋·张子野《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鸾桥,西园一片笙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