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哀筝》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意思:轻幔长没有道,哀筝不出门。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哀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 首句“延颈全同鹤”中的“延颈”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仰望高远之处的姿态,这里借用了“鹤”这一意象,鹤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与诗中的离别之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 “柔肠素怯猿”一句,则以“柔肠素怯猿”来形容人们内心的柔弱和恐惧,这里的“猿”常常被用来象征哀愁和悲痛,与前句形成呼应,进一步表达了离别之苦。 “湘波无限泪”一句,则描绘了离别之人的泪水如同湘江之波一般无尽无休,充满了哀伤和痛苦。 “蜀魄有余冤”一句,则借用蜀地的杜鹃鸟(又名蜀魄)的叫声来表达离别之人的哀怨和痛苦,这里的“余冤”形象地描绘了离别之人的情感无法消解。 接下来的两句“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则以车轮的印迹和哀怨的筝声来表达离别之人的孤独和无助。车轮印迹的长短无法改变,而哀怨的筝声也无法走出这门庭,进一步强调了离别之人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表达了离别之人无法相见,只能默默地看着黄昏的到来,心中的痛苦和无奈无法言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余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无道

    读音:wú dào

    繁体字:無道

    英语:without the principles of truth and right

    意思:(无道,无道)

     1.指社会政治纷乱,黑暗。
     

  • 出门

    读音:chū mén

    繁体字:出門

    短语:飞往

    英语:be away from home

    意思:(出门,出门)

     1.外出;走出门外。
      ▶《易•同人

  • 轻幰

    读音:qīng xiǎn

    繁体字:輕幰

    意思:(轻幰,轻幰)
    轻飘的车帷。
      ▶《文选•潘岳<藉田赋>》:“微风生于轻幰,纤埃起于朱轮。”
      ▶李善注:“幰,车幰也。”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